•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纪略

    2019-12-27 17:44:01 来源: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网站
    聊聊

    11月16日,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调查队员陈通和高奇在潼关县陶家庄拿着平板电脑和手持定位仪,仔细比对核查影像数据。两周前,技术人员从卫星遥感影像中发现这里的图斑发生明显变化,有可能出现违法建筑。为了确认现状,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核查比对。近年来,采集自然地理现状数据成为陕西局调查队员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介绍,从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开始,我国已进入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新阶段。如今,基础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不断推进。2017年4月,新修订的《测绘法》要求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全国首个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创新运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技术,探索研究自然资源科学监测方法,以地理国情监测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基础监测 摸清自然资源现状 
    “刚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拓展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服务,相关成果已在‘多规合一’、城市规划实施监管、环境保护与治理、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评价和负债表编制等多个领域应用。”陕西局基础测绘管理处副处长郭炜信说。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陕西局相继组织实施了生态屏障区自然生态状况变化监测、陕北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红碱淖水域范围变化监测等项目,发布陕北植被覆盖度,帮助公众及时获知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陕北植被覆盖发生的变化情况。其间,陕西局还实施了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区等多个重点监测项目,分析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人员吴燕平告诉记者:“每年陕西局都承担着大量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项监测任务,保质保量是基本要求。”2019年,陕西局完成了省内全域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大部分区域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任务,面积约286万平方千米,形成了新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同时,开展大秦岭、祁连山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和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等地域的自然资源专题监测分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把脉秦岭 建立生态保护网格平台 

    2018年起,陕西局开展大秦岭自然资源状况地理国情监测,提取监测区域范围内信息,形成地表覆盖状况监测数据集。通过分析比对,获取地表覆盖类型的面积、占比及变化情况,同时还能分析出相关地类发生变化的典型区域和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变化情况及趋势。

    技术人员张瑜介绍:“除了地表覆盖情况外,我们还重点对监测区域46度坡度以上林地、露天采掘场、秦岭地区尾矿库、秦岭地区房屋建筑变化等数据进行综合研究,为秦岭地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影响监测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2019年,秦岭保护有了新的技术手段。由陕西局负责研发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监管平台正式运行。据研发人员张晋纶介绍,平台由网格监管、任务监控、手机APP取证三大业务系统组成,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监测区域分为2510个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配备网格员。“我们利用监测技术,通过卫星影像资源管理、动态监管、任务监控、台账管理、网格体系等,将发现的疑似图斑下发至网格员,网格员经过实地核查确认后可以将问题通过手机APP逐级上传,直至解决。”张晋纶说,“虽然我们只提供疑似图斑,不做属性判断,但是为及时发现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相关专项整治、台账问题追踪等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平台拥有近8000名网格员,覆盖了秦岭生态保护区域6市39县358个乡镇,面积约5.82万平方公里,监测到疑似异常图斑128个。

    支撑督察 打造“数字﹢技术”新模式 

    自然资源督察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各个派驻地方的自然资源督察局所监管的地域范围辽阔,如何提升督察效率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负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土地督察工作的徐培罡被称为“拼命三郎”,从2015年开始,他始终辛勤耕耘,带领团队长期在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驻地提供技术服务。

    从数据梳理到软件研发,从简单的任务分发到后期与西北6个省级机构国土部门的业务衔接,技术支持深入到督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徐培罡说:“自然资源督察信息化应用平台包含数据库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实地核查系统、数字督察系统、实地在线举证5个系统。督察人员利用系统批量数据分析,形成疑似违法问题清单,据此开展省域研判,判断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实现问题台账全流程跟踪监管。”据介绍,平台提升了督察工作效率,与传统方式相比,数据分析时间缩减3倍以上,实地核查和驻地督察时间缩减一半以上,问题认准度达80%以上。

    目前,信息化平台各系统已在省域研判、全覆盖例行督察、审核督察、专项督察、全天候遥感监测督察、专题调研等工作中得到有效利用,提升了督察的靶向性和精准性,为经济社会带来显著效益。

    精准复核 治沟造地千沟万壑变良田 

    如果在盛夏时节前往陕西延安,到处可以见到平整的土地、宽敞的道路和茁壮成长的庄稼,这些都要归功于治沟造地。

    治沟造地,被称为“退耕还林的姊妹工程”,是在传统淤地坝造地方法的基础上,围绕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利用现代工程手段,将田、渠、坝、坡、路、林一体化综合施策,围沟造地。这样既解决了退耕还林后农民耕地不足等问题,又兼顾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修复难题。
    陕西省延安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是国家级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惠民生态工程,总建设规模43.0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4.63万亩,工程子项目197个,对于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6年起,陕西局积极参与延安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子项目的工程复核、成效评估、权属界线测绘等工作。项目负责人武琳告诉记者:“技术人员采用无人机航摄技术及内外业一体化核查等方法,为该项目提供复核成果。同时,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和地理国情监测相关影像和数据,快速科学精准判断。”

    利用监测技术为治沟造地作科学支撑,有效解决了传统野外验收核查工作量大、抽查比例小、无法全面核查等问题,方便了省、市两级对子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后期验收工程数量数据真实可靠,提升工作效率约30%。目前,项目已通过省级验收,进入国家验收阶段。

    “2018年,我们还创新性引入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技术,通过对比前后期模型,多角度判断项目整体建设情况及施工质量,客观真实反映治沟造地项目实施前后效果,核定项目工程量,动态监测子项目各实施环节。”
    武琳说。为进一步提高调查监测效率和信息化水平,陕西局自主建设的陕西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行,大幅提高了海量自然资源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下一步,陕西局将着力推动相关业务全面融入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每年选派约40名局院干部和技术人员到有关单位服务,在空间规划编制、生态红线划定、国土执法信息化、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方面积极拓展服务领域。随着地理国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以及监测领域不断拓展,陕西局将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基础性、技术性支撑作用。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