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杨元喜院士:情牵桑梓,心系故里

    2018-08-21 09:20:46 来源: 新华日报
    聊聊

    “姜堰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外高技术人才众多,作为一个在外多年的‘堰子’,家乡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为老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点事情,是我最大的愿望。”

    “家乡的‘堰归来’活动,很有特色,很贴合姜堰的实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现在是‘堰归来’人才交流微信群的铁杆粉丝,虽然很少‘冒泡’,但一直‘潜水’,高度关注,看到家乡英才辈出,日新月异,我由衷点赞。”

    “我们姜堰没有太丰富的自然矿藏资源,但是如果我们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我们就能在竞争中夺取优势,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姜堰人才日’活动,创造了吸引人才的磁场氛围,非常有创意,也非常有仪式感,目的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必将成为姜堰人才工作新的里程碑!”

    情牵桑梓,心系故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饱含深情的话语,句句透露着对家乡的牵挂。杨元喜是泰州姜堰梁徐镇人,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副总设计师。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大地测量学家,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系列理论体系和自适应抗差导航定位理论体系的原创者。主持完成了“2000中国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和“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使我国国家大地控制网及相应坐标系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虽然他常年离乡奋战在科研一线,但是他倾注全部心血的北斗,已经将时空信息服务,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

    端午前夕,杨元喜今年第三次回乡。前两次,一次是带着三位企业家来泰州寻求合作机会,另一次是清明节回老家祭祖,而这一次今年7月则是参加姜堰区举办的首届“姜堰人才日”。“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家乡有需要,我一定抽时间回来。”这样的话,杨元喜在采访中屡次提及。

    1956年,杨元喜出生在梁徐镇双墩村,父亲是残疾军人,母亲体弱多病,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三,童年生活十分贫寒。有一学期因为交不起课本钱,杨元喜就在过道里旁听,但他的每门功课都很优秀,是班上的“学霸”。

    “家乡虽然穷,但尊师重文。”杨元喜至今记得,在梁徐中学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中国发展离不开知识,而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1977那年,杨元喜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进入郑州测绘学院,学习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迈开他研究事业的第一步。

    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在这支研发团队中,杨元喜担任副总设计师,成为我国北斗行业“导航者”。2007年,杨元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感慨,老家的发展是自己心里最牵挂的事,他迫切地想为家乡作一点实质性的贡献。这一两年,杨元喜多次带着企业家来家乡寻求合作机会。去年,他还加入了家乡政府的微信交流群,实时关注家乡发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平时不少导航企业想请我担任顾问,我常常半开玩笑地说,要是你到我的老家泰州去落地,我愿意无条件给你当顾问。”

    离开家乡近半个世纪,杨元喜至今还保留着一口乡音。他笑着说,当了这么多年教授,教了这么多学生,自己说的却还是一口泰州普通话。和口音一样,他的胃也始终钟爱家乡的饮食。“他常常让我烧粯子粥给他吃,说是小时候常喝的,到现在还念念不忘。”杨元喜的夫人说,自己还特地去学了,煮好之后喊他尝尝,没想到还被他“批评”:“他对工作十分投入,说我一遍遍喊他很烦的,而且粯子粥不能喝热的,一定要放凉了喝下去才舒坦。”如今,说起对粯子粥的这份钟爱,杨元喜感慨地说,这都是家乡的饮食风俗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离家再久也忘不了。这次回乡,杨元喜的夫人总算尝到了老伴儿嘴边的这道“家乡味”——粯子粥,“回去我再试着煮煮看。” 何 剑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