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中科院遥感动态监测显示:汶川堰塞湖风险基本消除 灾区重建效果显著

    2018-05-07 12:11:30 来源: 新华网
    聊聊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周靖杰)5月5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发布分析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组织启动的“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针对震区“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堰塞湖监测”、“生态恢复监测”、“灾区城镇重建”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除,灾区重建和规范化的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为系统监测10年来地震灾区的环境变化与灾后重建进展,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3月启动“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科研人员通过10年间多时相、海量卫星数据,以及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获取的航空观测数据,以空间遥感认知汶川震后动态变化,全面评估震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

      据记者了解,本次“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在卫星遥感震区普查的基础上,使用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等开展遥感监测飞行,通过“航空遥感系统”配置的ADS80专业光学航空摄影相机等的高精度数据获取能力,对北川县、映秀镇、汉旺镇以及大熊猫栖息地等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观测。

      在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方面,通过对5个大型滑坡群的监测发现,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体植被覆盖恢复整体状况良好,滑坡活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0年间,汶川震区通过采取削坡卸载、植被修复等相应防护措施,使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科研人员提醒,新发滑坡灾害等仍然存在,需持续进行灾害风险判别和监测。

      在堰塞湖监测方面,截至2013年,经过5年工程排险、自然溃决及溢流冲刷,在连续监测震区的36个堰塞湖动态变化情况中,30个堰塞湖已完全疏通,6个未完全疏通;科研人员此次利用高分卫星及航空遥感影像,再次对未疏通堰塞湖现状进行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未疏通堰塞湖坝体稳定。

      科研人员认为,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到2018年已基本消除,十年间堰塞湖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堰塞湖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坝体稳定,下游河道已经疏浚,汶川地震灾区通过重建设计具有了重要旅游价值。建议进一步科学规划相关堰塞湖,发展特色旅游。

      在生态恢复监测方面,对汶川震区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进行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震后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也得到逐步改善。建议继续保持生态恢复措施,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支持生态环境和大熊猫生境的持续良性恢复。

      在灾区城镇重建方面,科研人员通过对房屋倒塌重灾区什邡、绵竹和安县(现为安州区)进行建筑区现状提取和变化分析,认为灾区重建和规范化的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地表覆盖呈现了从剧烈到平稳的变化。建议加强城镇规划执行力度,防范不合理不科学建设,兼顾生态保护与减灾协同设计,形成可持续的城镇建设发展能力。(中测网 史婉婉)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