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测绘地信获奖项目掠影

    2018-01-10 17:18:49 来源: 中国测绘宣传中心
    聊聊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推荐的“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空间高动态卫星精密定位及其综合测试理论与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4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摸清国家海岛礁“家底”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党亚民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疆土,一万多座海岛礁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蓝色国土上。获取精确的海岛礁测绘地理信息,对海岛礁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在“十二五”期间的短短4年时间里,先后建成了与陆地一致的海岛礁测绘基准,精确获取了我国海域海岛礁的位置、形状和面积等信息,绘制了重要海岛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产品,实现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从陆地到陆海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所依靠的正是 “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

    “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团队,瞄准海岛礁测绘重大技术难题,通过坚持自主创新、跨部门协同攻关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十年磨一剑,突破了一系列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构建了“空天地海”一体化海岛礁测绘技术体系,革新了传统低效海岛礁地面测绘模式,极大提高了海岛礁测绘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该项目是一项前无先例、特点鲜明的科技创新工程:首次建成了与大陆一致的海岛礁测绘基准;首次全面摸清我国海岛礁的数量、位置及空间分布等地理信息”;“实现了‘一岛一图一表’:首次全面开展了海岛(礁)大比例尺测图,生产出DEMDOMDLGDRG四种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在陆海统一基准建立维持、陆海无缝测图及长距离基准传递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距离海岛高程基准传递和海岛岸线遥感精细测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都是多位院士和专家对项目成果的高度评价。项目成果在海岛开发和管理、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给你一双看清地表格局及发展趋势的慧眼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球地表覆盖分布及变化反映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地表水热和物质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美欧曾研制多套全球地表覆盖信息产品,并长期占据这一领域主导。但是现有的全球产品分辨率粗、精度不高、一致性差,不能满足我国及国际需求。而全球30米地表覆盖全要素制图涉及精细化提取、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海量影像最佳覆盖与有效处理等诸多困难,是一项因素众多、难度极大的遥感测绘科技工程。

    为了研制出高质量、标准化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产品,项目团队首创了POK遥感制图技术,将大范围地表覆盖制图精度从50-60%提高到80%以上,其系列算法解决了约占全球陆表30%缺陷影像的高精度插补和再利用难题,建成的世界上首个全球30米地表覆盖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为信息共享、分析应用及验证更新提供了高效服务手段。项目团队攻克了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国测绘遥感的国际影响力。

    该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新闻词称“这不仅是全球对地观测和地理空间数据共享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成就,而且开创了用高科技公共产品支撑联合国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先河,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很大影响”;徐冠华院士称“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2014年,中国政府将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赠送给联合国,成为中国向联合国提供的首个全球地理信息高科技公共产品。2015年该成果获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Geospatial World Innovation Award)。目前,该数据已在122个国家的用户中广泛使用,在生态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联合国维和行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心技术走进国际市场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张永军教授主持完成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发生地震、泥石流、洪水、火灾等突发灾害时,人们如何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安全地获取远方灾区的实时影像、地图和虚拟现实的三维场景?如何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快速的对全国范围的农作物、土地资源、气象、环境等进行精准测量和动态监测?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遥感信息?

    航空航天遥感在大范围空间信息快速获取、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海量观测数据对处理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应急响应情况下时效性要求很高。“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首创性地提出了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的创新思想,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遥感影像高精度自动化准实时处理的科学问题。项目成果突破了高可靠性影像匹配、中低空影像一键式智能处理、多源国产卫星影像协同处理及大范围地理信息产品准实时生产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了完整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智能摄影测量处理技术体系。核心技术被ISPRSJPRSPERS等国际权威期刊文章评价为“全新的方法”、“非常重要”。

    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研制出我国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字摄影测量网格处理系统(DPGrid),彻底打破了国际软件的垄断地位。软件系统已被国内150多家相关单位广泛应用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人才培养及各类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等,并在汶川特大地震等突发灾害应急响应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该项目核心技术是我国测绘遥感领域首个实现核心技术出口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成果,授权许可给国际权威的地理信息研究和应用机构美国ESRI公司进行全球化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测绘遥感领域的自主研发成果正式全面走向国际市场。

    只为那太空中的“深情一吻”

    20161019日凌晨,在茫茫太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成功对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上令人难忘的时刻!太空“深情一吻”的实现并不容易!在正式交会对接之前,“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已经在太空中进行了几十万公里的“追逐”,它们按照预定时间同时到达浩瀚太空中的某个指定地点,然后在300多公里的高度上和每秒7.9公里的速度下,要求严丝合缝地对接在一起。要想在极高的难度系数下实现“穿针引线”般的精准交会对接,必须对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速度及相对姿态进行精确的测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定位测量系统就是航天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的“眼睛”,“眼睛”好不好,直接决定了空间交会对接的成败。必须突破神舟飞船与天宫实验室交会对接过程中最关键、最棘手的技术瓶颈,提高航天器定位测量的精准度。

    经过十多年的科研攻关,项目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空间高动态卫星精密定位及卫星信息精密处理与系统测试一体化技术”,不仅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历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未来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还为我国北斗全球系统建设提供了电离层延迟广播修正模型及实施方案,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导航定位性能,为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及产业化、大气海洋星座探测、空间天气业务化等重大任务的实施提供了相关核心技术。

    从基础数据质量控制、处理及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应用方案设计,到关键技术的突破、相关仿真测试系统的研制,都是该团队独立完成的。该项目成果不仅为我国重大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保障,也为推动我国自主卫星导航技术服务于重大航天工程应用水平迈入国际一流行列的跨越发展,提升我国重大航天和自主卫星导航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聚焦前沿、刻苦攻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新的篇章!(顾纳 党亚民 陈军 张永军 袁运斌)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