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互联网

    如果地球持续“高烧”,会怎样

    2018-08-09 10:47:28 来源: 青年参考
    聊聊

    8月6日,德国酿酒商托拜厄斯·布雷特为葡萄藤打响生存之战。过去3周里,他每天用50万升水灌溉15公顷葡萄藤,但今年预计仍将减产30%。


    8月5日,高温天气下,法国巴黎民众将广场上的喷泉当成泳池,穿上泳装戏水消暑。本版图片来源CFP

    “两个陌生人相视一笑,变成‘熟’人了。”这个正在流行的新段子背后,反映的是全球普遍的现象:热浪,气候变暖的衍生灾难。

    致命的野火席卷北半球,从美国到瑞典、从希腊到俄罗斯都在燃烧。当高温遇到干旱,原本肥沃的欧洲土地变得贫瘠,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当高温遇到潮湿,日本和韩国的气温创下历史新高,每天都有人在酷热中死去。

    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所说,气候变化不再局限于海平面上升、岛屿消失或北极熊溺亡这些遥远的话题,它已经来到每个人的门前,无论你住在美洲、欧洲还是亚洲。所有现象指向同一个结论: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更紧迫。

    “当高温遇到潮湿,结果是致命的”

    27岁的新加坡姑娘努尔·罗斯玛瓦蒂在日本东京为一家跨国企业工作。跟她位于热带的家乡不同,这里气候宜人,即便三伏天也不算太热。但今年夏天,东京一反常态。

    “周六上午,我想去住处附近的便利店买东西,刚一出门,热浪扑面而来,打伞也没用。走到便利店门口,我已经头晕耳鸣,觉得天旋地转。”罗斯玛瓦蒂告诉新加坡《海峡时报》,短短5分钟的路程让她“眼前一黑”。在店员帮助下,她吃了块士力架补充糖分,又猛灌一瓶水,才逐渐恢复过来。

    28岁的莱拉·谭被送往医院时,情况更危险。“太阳穴剧烈疼痛,我喝了很多水,但无济于事。接着,我感到恶心想吐,每一块肌肉都痛。”她在东京生活了3年半,头一次中暑。

    据CNN报道,7月23日下午,东京附近的熊谷市气温达到41.1摄氏度,创下日本最高气温纪录,比同期平均气温高出12度。仅7月22日一天,东京消防厅就出动救护车3125次,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天。

    超过3万日本人因高温不适入院治疗,至少77人死亡,其中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年龄最小的是一名6岁男孩。读小学一年级的他上户外活动课时,在烈日下捕捉昆虫,说了句“我不太舒服”后就倒下了,再也没有醒来。

    继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之后,热浪也被列入“自然灾害”名单。“当高温遇到潮湿,结果是致命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迪米特里·拉斯卡里斯告诉美国“The Real News Network”网站,温度和湿度的结合被称为“湿球温度”(WBT),当WBT超过35摄氏度,人体无法通过排汗降温;即便是身强力壮者坐在树荫下,也可能在6小时内丧命。

    史无前例的热浪也席卷了邻近日本的韩国。据韩国广播公司(KBS)报道,8月1日,洪川郡气温达到40.7摄氏度,是该国自190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同一天,首尔市气温创下该市最高纪录(39.6摄氏度)。正常情况下,韩国8月初的最高气温在30摄氏度左右。

    《韩国先驱报》称,该国已有至少29人死于热浪,2000多人入院治疗。然而,这场灾难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因为8月中旬才是朝鲜半岛最热的时节。

     韩国总统办公室下令所有工地白天停工,广场上的喷泉一刻不停地喷水,便携式风扇成了必备物品,尽管吹出的都是热风。富有创意的韩国人还设计了“冰马甲”,这种“神器”里填充着冰块或冷凝胶,能让人爽上一阵。

    “不用烹饪,西兰花在地里就能‘自来熟’”

        热浪不但能致人于死地,还会引发严重的粮食危机。据美联社报道,德国农业协会向政府申请10亿欧元津贴,以弥补持续高温、干旱造成的作物减产。“今年谷物收成至少得比去年少20%,油菜籽收成少30%。”协会主席约基姆·鲁克维德说,“过去3个月里一场雨都没下。”

    不只是德国,欧洲大部分地区在热浪包围下陷入了大幅减产的困境。据英国《卫报》报道,经历“史上最旱的夏天”后,欧盟小麦产量将降至6年来的最低水平,正和欧盟“闹离婚”的英国小麦产量也将降至5年来最低点。“小麦太重要了,面包、饼干、麦片……所有主食都离不开它。”法国农业分析机构“战略谷物”公司的市场分析师安德烈·迪弗告诉《卫报》,“连北欧都陷入高温,这天气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由于供不应求,欧美市场的小麦价格在3周内上涨了20%。

    烈日炙烤下,其他作物也无法幸免。保罗·墨菲在伦敦一家蔬果经销公司当主管,负责为各个餐厅供货。眼下他卖出一盒西兰花的价格是8英镑,但再过3天,可能要卖16英镑。“你还别嫌贵,如果热浪持续下去,过几周你就会觉得16镑都算便宜了。”他打趣说,“不用烹饪,西兰花在地里就能‘自来熟’——农民还没来得及摘,太阳就把它们晒蔫儿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见过这种事。”

    英国人花大价钱购买西兰花,比利时的超市则为生菜紧缺发愁。“缺货情况因时因地而异,但总的来说,蔬菜行业必须依靠进口才能满足日常需求。”一家英国蔬菜供应商的员工安东尼·加迪纳告诉《卫报》,“上周末下了点儿小雨,但没啥用处。”

    动物也纷纷遭殃。据德新社报道,莱茵河水温过高,鱼类接连死于缺氧。8月初,汉堡市政府从河中打捞出5吨死鱼。消防队不停地向河里灌水,提高河水含氧量。据KBS报道,7月韩国有300多万只家禽家畜死于高温,其中禽类占多数。动物们在酷热、拥挤、肮脏的笼子里挣扎着死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

    野火肆虐 海水有毒

    美国“每日科学”新闻网指出,热浪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严重,从大气到土壤再到海洋,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正朝着未知的方向改变。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把肆虐了数月的加州山火定为“重大灾害”。5倍于旧金山面积的森林被山火从地图上抹去,至少9人葬身火海,上万人被疏散。截至目前,大火波及的地区只有41%得到控制。“气温一直在30摄氏度以上,风速又高。”气象学家史蒂夫·安德森告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这种天气不利于消防救火。”

    在瑞典,山火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蔓延,最多时一天有60处起火。该国向欧盟请求消防援助,但后者分身乏术——希腊火情更为严重,消防队员都被紧急调向那里了。

    从地中海到北极圈,整个地球都在燃烧。在俄罗斯,130万公顷森林化为灰烬,相当于两个爱尔兰的面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出,今年在俄罗斯烧起的大火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凶猛,黑烟借风力吹到了半个地球之外,让其他国家的热浪更为严重。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警告,当极端天气开始常态化,热浪就会来得越来越频繁,火灾几率随之大幅增加,而森林燃烧将向大气释放更多二氧化碳,反过来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据统计,每年来源于野火的二氧化碳占碳排放总量的1/4。

    极端天气能改变土壤结构和植被,影响微生物与有机物。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表明,天气越旱,耐旱型草类生长越快,它们会提高土地的水分蒸发速度,让土壤变得愈发干燥。

    “这个炎热干旱的夏天给我们敲响警钟,为我们预演了极端天气带来的压力。”英国兰卡斯特环境研究中心的尼克·奥斯托教授告诉“每日科学”,“作物产量有赖于土壤是否健康,这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热浪袭击下,海洋也未能幸免。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7月末,波兰50多片海滩上拉起警戒线,禁止人们下海游泳。波罗的海一些水域的表面温度已超过23摄氏度,而往年最高也仅有18摄氏度左右。温度异常的海水促使有害细菌大量繁殖,一团团令人作呕的绿色和褐色杂质在水中漂浮。滚烫的沙滩上,救生员走来走去,不厌其烦地反复警告游客:“海水有毒!”

    “这场热浪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在温度、空气、能量供给等自然参数波动极小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生存。这些参数的产生纯属巧合,我们却视之为理所当然。”英国《独立报》指出。

    科学家勾勒“人间炼狱”

     如果任由极端天气肆虐而不加以控制,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最近在电子期刊《自然交流》上发表的文章预测,到本世纪后半叶,像热浪这样的致命灾害将频繁造访某些地区,使得1/3的热带地区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几十亿人流离失所。

    这些热带地区即便现在也酷热难当,比如在阿联酋、伊朗南部和印度部分地区,气温经常超过50摄氏度,并且缺乏电力供应和清洁的水源。因为酷热难当,在越南,很多农民白天躲在屋里睡觉,晚上才去地里干活。

    文章称,如果任由全球变暖,到2070年,中国华北地区将频繁遭受极端天气袭击导致不再适合居住,一年内WBT在35摄氏度以上的“极度危险”热浪可能多达数十次,波及地区包括人口最密集的中国城市——北京和上海。到2100年,美国纽约的热浪频率将由目前的一年两天增至一年50天。像印尼雅加达这样人口密集的热带城市,热浪将日日来袭。作为全球石油产业的中心,海湾地区将像毗邻红海的非洲沙漠一样干旱、酷热,而后者被公认为最不适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地方之一。

    “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能大幅减少碳排放,很多地区将成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荒芜之地。”研究报告称。

    40年后,我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将亲眼见证科学家勾勒的“人间炼狱”。几十年不过弹指一瞬,面对近在咫尺的危机,人类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尽力而为,也就是从现在起严格履行《巴黎气候协定》,那么半个世纪后,受热浪影响的人口将减少至50%。”美国夏威夷大学助教卡米洛·莫拉告诉CNN,“听起来仍然挺糟糕,但如果放弃履行协定,全球超过70%的人口就会活在致命热浪的阴影下,这更可怕。”

    “不幸的是,我们能改变的很有限。”莫拉无奈地表示,如果什么都不做,未来就会“没有最糟,只有更糟”。(中测网 史婉婉)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