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互联网

    国家遥感中心权威发布,生态遥感得有中国声音

    2017-12-13 09:05:19 来源: 北京晚报
    聊聊

    测绘网讯 2017年12月12日讯, 从2012年开始,科技部面向全球连续发布2012-2017六个年度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这是全球目前唯一定期发布的成体系的遥感生态年报。今年11月21日,最新“年报”正式发布。此次“年报”除了关注《全球重大灾害陆地植被影响》,更深度聚焦“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与发展。“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17“年报”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报告(以下简称“专题报告”)正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了一份生态“账本”。参与“专题报告”编写的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牛铮研究员告诉北京晚报记者:“有了这份报告,我们就对‘一带一路’沿线生态心中有数了。”


    数据:沿线生态系统复杂多样

    “一带一路”陆域跨越地理范围广、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森林、荒漠、草地、农田、水域和城市等6大生态系统面积占比依次为34.73%、24.10%、23.44%、15.01%、2.15%、0.57%。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较为脆弱,既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山地,又有富饶的平原、三角洲;既有雨量丰沛的热带雨林,又有极度干旱的荒漠、沙漠和异常寒冷的极地冰原,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
    解读:修路得考虑生物迁徙

    “人类发展必然和生态产生联系,我们想做到可持续、有节制地影响生态环境,就得对生态环境心里‘有数’。”牛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会走出去,“走出去,除了我们自己要在生态方面高标准,还要了解当地生态状况”。

    牛铮讲了一个故事。前些年,一个中国企业中标欧洲一条重要公路的修建。可惜的是,修建前,没有对当地生态做“预习”,对公路沿线分布着的几种珍稀两栖动物没有足够重视。公路修建到一半时,当地设计人员要求中方施工单位立即停工,表示必须由人工将珍稀雨蛙等生物搬迁到安全地带。因为两周后当地降温,地面结冰,两栖动物需要安全冬眠。中方不得不停工两周,全力搬运雨蛙。

    这是一个未做生态“预习”的经验教训。不过,牛铮透露,好的转变正在发生,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2017年5月31日通车的非洲蒙内铁路,穿过肯尼亚两个国家公园。承建铁路的中国企业,仅在察沃国家公园内,就修建了9处大型动物通道,其中包括6处大型桥梁式动物通道,3处涵洞式动物通道。长颈鹿可以不低头、不弯腰就穿过桥梁通道。

     
    数据:陆域水分收支分布不均(注:最新数据为2015年)

    非洲中部、东亚东南部和东南亚降水丰沛,中亚、西亚及北非气候干旱,降水量低于200毫米,降水与蒸散基本平衡。

    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亚锡尔河流域等绿洲区水分亏缺量达到500毫米。印度西北部和中国华北平原农业灌区蒸散明显高于降水,水分亏缺量达到200毫米。
    解读:布局制造业先看水资源

    “现在我们企业走出去主要参与的两大类工程,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合作,都可能会对当地生态造成影响。我们做这份报告,就是给咱们的决策层、给中国企业提供基础数据,储备生态知识,首先做预案,防止破坏生态。万一发生影响生态的事件,我们拿出基础数据,也有个客观依据,便于向当地舆论进行科学解释。”

    牛铮举例说,“一带一路”沿线有两块区域大量开采地下水,分别是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西北部。“这两块都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人和庄稼对水的需求很大。”

    所以,根据报告的生态数据,中国的华北平原比较适合将大规模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但又不适合转移到印度西北部这种同样缺水的区域,而可以考虑合理布局到那些水资源充沛且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的地区。

     
    数据:低纬少云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非洲、西亚、南亚、大洋洲纬度低且云量较小,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大于6500MJ/m2/a(百万焦耳每平方米每年),且季相差异不明显;其次是东南亚、中亚、东亚和欧洲。
    解读:还可利用绿色能源

    “通过报告,我们不只能看出当地的植被种类、生态脆弱性、水资源盈亏等,还能发现一些可以利用的绿色能源。”牛铮表示,最典型的莫过于太阳能资源。

    像澳大利亚中部、中国西部、中亚、非洲撒哈拉沙漠,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可能有地理常识的读者,也能想象到这些区域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但是具体当地太阳能资源的数据是多少,就得看我们这份报告了。”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自然优势双重刺激着光伏产业的发展,2016年中国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报告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至于当地是否适合发展光伏发电、是否有需求、是否能够输送到用电需求旺盛的区域,这还需要由决策层具体分析。”
    遥感人说:生态遥感得有中国声音

    张松梅(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 什么是遥感,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现在不但有卫星遥感,还有航天器遥感甚至无人机遥感。遥感获得的数据有的是光学图像——这是普通读者最容易看懂的,有的则是其它类型的数据。我们通过遥感获得数据,再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科学报告。

    我们科技部遥感中心为什么做这份“年度报告”呢?首先,我们国家已经具备相关的基础与能力。在数据获取方面,我国有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高分卫星等较为完备的卫星系统,卫星数据的商业化服务也方兴未艾;在数据处理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数据算法也有实力支撑全球性的分析应用,具备了一个遥感大国的实力。其次,我国是国际地球观测组织的四大联合主席国(美国、欧盟、中国、南非)之一,有必要去发布“年度报告”,为全球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读者可能从网络上看到过欧美发布的关于中国的生态监测卫星图像,那是欧美国家使用他们的卫星影像数据和技术在评估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力量日益强大的国家,中国的卫星数据获取能力与遥感分析技术发展迅猛,除了可充分了解自己,还可准确评估其他国家,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掌握话语权,并彰显我国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这个系列“年度报告”,我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虽然美国、欧盟也发布过一些类似的报告,但不成体系。像我们这样连续六年、成体系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报,全球还是首例。(测绘网 小会)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