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起个大早的天地图 | 调查

    2019-02-14 09:12:39 来源: 泰伯网
    聊聊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对外发布了“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以共享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系统、多元、动态、连续并具有全球唯一标识规范化的地球大数据”。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大数据专项首席科学家郭华东在发布会上介绍,“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共享数据总量约5PB,其中对地观测数据1.8PB,生物生态数据2.6PB,大气海洋数据0.4PB,基础地理数据及地面观测数据0.2PB。随着硬件条件不断完善,该平台共享数据将以每年3PB的数据量进行更新。

    21日,武汉大学“珞珈一号”01星夜光遥感全国一张图制作完成后,也开始向各行业用户提供免费数据服务。

    看到这两条消息,已在地理信息产业内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的老文告诉泰伯网,事实上,测绘地理信息圈里也有一个与之类似的数据共享平台,它就是2008年启动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的公众版也就是著名的“天地图”。

    天地图失败了?

    天地图作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于2010年4月启动建设,当年10月正式开通。

    这一年5月,国家测绘局颁布了《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随后数年,中国互联网地图迎来了一轮激烈的竞合、发展期,其中以2013年高德免费为标志性事件。在经历百度收购长地万方、阿里收购高德、腾讯投资四维图新等重要时刻后,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地图的格局基本形成,百度、高德并立,腾讯跟随,并延续至今。

    有个背景不得不说,也是2010这一年,互联网巨头谷歌把搜索服务从内地转到了香港,相当于基本放弃了中国大陆的搜索市场。无论搜索还是地图,谷歌的退出都为国内互联网公司留下了充分的成长空间。

    一直以来老文都在关注互联网地图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天地图。他很遗憾,天地图错过了七、八年前的那场互联网地图大战。他分析当时上这个项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谷歌离开后,国内实际上缺少一个面向公众服务的地图;二是当时国内的互联网地图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百度、高德也都没有占据像今天这样稳固的地位。

    他认为,从天地图自身来讲,实际上是想做一款面向公众服务的地图。最开始大家对这个项目抱有很大的期望,2010年底成立的天地图有限公司,业内有多家重要企业都成了股东。但是作为政府主导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后期发展不尽如人意。

    2010年10月天地图正式开通的时候,老李正在高德工作。他也认为从天地图当时的规划来讲,商业化肯定是一个方向。原来测绘只懂制图,产业发展不起来,实际上天地图就是测绘行业转型的一个抓手。

    但从一开始他就不太看好天地图,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高德、百度以及其他公司都是围绕互联网地图展开竞争。天地图要实现商业化,不可避免地要加入这场竞争。老李分析,既然要竞争互联网地图,就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模式来做事,可天地图沿用的还是测绘思路。

    他曾与天地图的工作人员沟通,发现他们还是把天地图当做一个测绘项目来做,所有数据的生产标准都按测绘标准要求,造成数据更新速度特别慢。他举例,互联网地图标注稍微偏一点、字体有点差异都无所谓,因为互联网地图第一解决的不是美观问题。

    他进一步分析,天地图在当时或许还没有完全理解互联网地图的核心价值。他解释,地图本身并不是核心价值所在,搜索、导航、实时交通,这才是互联网地图的核心价值。

    “以测绘作图人的角度去理解互联网地图,显然误读了互联网地图。”老李说。

    谈及2010年到2014年那段时期,老李说,互联网时代只认第一不认第二,第三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在天地图建设的阶段,高德就已经基本放弃了PC互联网,当时整个公司的核心指标就是手机APP。天地图一年投入几千万可能就觉得很高了,但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先不说建设和维护的费用,仅在广告上就要投几个亿出去。

    总结起来,老李至今还是觉得,当时天地图的机会微乎其微。从结果来看天地图实现了部分商业化,比如成立了天地图有限公司,拓展商业服务业务。但是,从公众服务的角度,他认为天地图目前是失败的。

    天地图≠互联网地图

    直接把天地图等同于互联网地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天地图工作部黄蔚主任表示反对。

    在采访中他强调,把天地图和商业的地图网站放在一起比较会引起误导。他表示,用户肯定都在用百度、高德做车载导航或查饭馆,甚至查到饭馆订餐,这是与位置相关的生活服务类信息服务,这是终端用户所关心的。

    “我们作为政府部门提供的还是一种最基础的地理信息服务,更看重这种服务模式应该是政府、专业部门。我们是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目的是促进整个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通过这个平台,对于我国进一步的地理信息方面的服务、政策、标准起到促进、推动的作用。”

    他指出,我国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多处于离线的、离散的状态,天地图要把离线的、离散的信息变为在线的、集成的地理信息服务。

    首先,转变传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或者测绘地理信息的服务方式,让用户在使用这些信息时更方便。过去用户拿到数据还要去整合处理、集成建库,还要配备专业软件,甚至还有专业人员的投入以及数据更新等等问题。天地图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解决用户在使用基础性信息资源时所遇到的维护难、投入成本大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

    其次,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促进与位置相关的行业专题信息,也可以叫做时空大数据的集成化应用和服务。

    他说,有关天地图的建设已经写进了《测绘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要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测绘法》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获取、处理、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

    据介绍,目前天地图有三个版本,互联网上的公众版全部是可公开的信息,政务版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上,第三个是涉密版。几个版本的主要差别,其核心体现在数据内容方面。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是公众版,访问量方面,每天地图瓦片的请求次数超过2亿次,注册用户超过3.5万个,每天PV在230多万次以上。

    多年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以这种方式来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服务,很多专业部门逐步认可了这种服务方式,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以及三调都用了天地图的在线服务。另外,天地图也给公安、地质、安监、农业、林业等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目前仅国家主节点,其后台掌握的应用已超过7千多个。

    除了服务专业部门外,据了解天地图有限公司也在做增值开发业务,比如部分行业用户要做一些业务应用,涉及到定制的、个性化的开发工作,该公司便可以帮助实现。

    从公众到政府、专业部门的转变

    天地图不等于互联网地图?老文觉得现在讲这个话没有问题,但从建设之初来讲,当时百度还没有今天这个规模,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百度地图。

    2012年,在第六期《定位》杂志上,时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数字城市建设叫作‘牛鼻子工程’,将天地图建设叫作‘天字号工程’,将地理国情监测叫作‘阳光工程’。”

    他进一步解释天地图为什么是“天字号工程”,“老百姓就是天,天地图的宗旨就是为老百姓服务。这个平台最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满意,能够让老百姓使用方便,感觉好用、爱用,这是最重要的。

    下一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进一步加快天地图数据的更新,增加更多的实用信息,使天地图数据将更加全面、新鲜、适用,满足大家出行、饮食、旅游、商务、购物、交通需要。”

    当时,天地图刚推出了两年多,各项发展应该正处于比较良好的阶段。这段表述就是对当时天地图的定位。而那时,也正是国内互联网地图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最初,对于天地图的概念应该是十分清晰的,它就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另有涉密版、政务版。三个版本同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地图的概念逐步模糊,进而成为三个版本的泛称。与此同时,天地图的工作重心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11年的工作要点中,第一项就是“推进平台建设,打造‘天地图’民族品牌”,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天地图”网站;加快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好省市节点建设技术支持。

    在2012年的工作要点中,第一项工作依然是天地图:做大做强“天地图”,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具体工作包括大力支持“天地图”省市节点建设,关于省市节点的建设工作成为重点之一。

    2014年,工作要点描述为:加快提升“天地图”服务能力,打造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对内对外服务的终极出口。具体工作包括“整合数字(智慧)城市、地理国情普查等成果,将天地图打造成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对内对外服务的终极出口。实现相关专业部门专题信息的空间化集成……积极拓展应用领域。通过天地图涉密版、政务版、公众版,满足政府、专业部门和社会民生需求,不断探索天地图运营模式,增强天地图的自我‘造血’功能。”

    此时,天地图的重心应该正在逐步转向服务政府和专业部门。

    到2016年,这种转变更为明显,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工作要点中,天地图的工作描述为:加强“天地图”平台建设,优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格局。具体工作有三项:一是做好天地图公益性平台建设与运维,二是优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格局,三是加大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力度。

    2017年,工作要点描述为:大力拓展“天地图”政府公益性服务,积极推进深层次多领域应用。具体工作包括:做好平台转型升级,提高政务网服务能力;积极服务核心用户,推进政府部门深层次应用。

    “着力推进在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国家应急、不动产登记等领域的应用,基于‘分建共享’规则开展与部门专题地理信息的共享与协同服务试点,积极推动‘天地图’成为国家大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节前的采访中,黄蔚也表示,天地图提供的不是功能,它提供的还是数据。

    “我们的核心工作还是在资源方面,资源的共享和开放,资源的在线和集成。把我们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变得更好用、更方便用,使它更多的在线、共享、开放出来,满足更多用户的应用需要。”

    定位仍需进一步清晰

    整个天地图是一个三级架构,国家级是主节点,下面是省级节点和市级节点。据了解,目前天地图也在大力推进国家、省市县的一体化建设。“通过数据融合的手段,将来要建立国家和省市县的联动更新。”

    虽然认为从公众角度是失败的,但老李比较支持天地图目前的转型。他认为天地图必须要有两个大的转变:

    一是,它应该把测绘机构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仅为天地图专门生产的数据,能共享的都要用这个平台共享。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尤其要在技术上解决时空的问题——不能再提供一年一版的静态的单种数据服务,要提供动态的、有多种数据的服务。

    二是,要真正让天地图成为一个业务品牌。他认为,再往上走,天地图的定位就和所谓的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合一了。他还觉得,公众版其实可以放弃掉,天地图应该并入到所谓的时空大数据概念当中,专心去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一直对天地图念念不忘的老文也持同样的观点,天地图在数据共享上发挥价值和作用,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这种价值可能会越来越大。

    他认为,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是有本质差别的。互联网公司做地图,从一开始思路就比较清楚,包括用户体验、推广环节等,在商业化上都有很清晰的诉求。就天地图来讲,一开始它的定位可能就不是一个真正商业化的东西。因为定位不清晰,导致了整个商业模式,包括管理团队、架构都没有很好的落地。

    “应该说天地图的出身比较好,出生的时机也很不错,但是错过了最好的行业发展时期。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一手好牌没有打好……”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