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业界

    遥感卫星打开人类观海“天眼”

    2018-09-14 12:21:26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聊聊

    卫星在人类探索海洋的征途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02年5月,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发射升空,经过16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发射4颗海洋卫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海洋监视监测能力,海洋卫星遥感已进入系列化和业务化发展阶段。海洋卫星遥感作为海洋观测高新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环境资源、海洋安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在抵御海洋灾害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已经在监测台风、绿潮、海冰和海上溢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中海基业等参展商展出了尖端的卫星研发及高精度定位产品。

    自主研发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亮相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卫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实用化的立方星系列,主要应用于区域遥感、通讯、空间科学、新技术验证等领域,可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快速定制。

    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于2017年被评为“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该国家级创新团队依托“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已经具备了微小卫星系统设计、集成、测试、试验、测控和应用的较为完备的研究条件和雄厚的科研实力。

    西北工业大学已具备了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批量化生产能力。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产品包括2U至27U的全系列标准化的立方星平台,以及部署器、星载计算机、飞轮、磁力矩器、ADCS、电源等20余种标准化模块化的立方星部组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十余颗卫星的在轨运行,技术成熟可靠。西北工业大学已自主研制并实现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一年三星”的成功发射与在轨运行,2016年6月25日,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液体运载火箭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开展人类首次大气层外自然偏振模式探测,也是我国首颗不依赖国家测控网而完全自主测控的卫星,其设计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

    2017年1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与航天科工集团联合研制的“行云试验一号”2U 立方星,搭载“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验证低轨窄带卫星通信技术。

    2017年4月18日,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翱翔一号”2U立方星搭载宇宙神5运载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并经天鹅座飞船转运至国际空间站,5月15日由国际空间站成功部署入轨。“翱翔一号”卫星是欧盟QB50国际大科学计划的36颗卫星之一,开展人类首次低热层大气探测。

    高精度定位产品精度可达到厘米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应用领域也将从传统的国防军工向位置服务、交通运输、测绘制图、精准农业、精确授时、工程建设等商业市场拓展。

    青岛中海基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展出高精度GNSS产品,包含实时动态差分可达到1cm的北斗定位产品,该产品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其还将展出在全球任意地方能够接收星站差分信号均可达到平面10cm高程20cm的星站差分设备,他们在海洋测绘、海洋科考、施工建设、基础测绘、石油矿产勘测、城市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各行业提供高精准的定位服务。

    2020年我国将发射三个系列海洋卫星

    国家海洋局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发布《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预计研制与发射海洋水色卫星星座、海洋动力卫星星座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3个系列海洋卫星,并实现同时在轨组网运行、协同观测,基本建成系列化的海洋卫星观测体系、业务化的地面基础设施和定量化的应用服务体系。

    按照《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具备对全球海域、重要岛礁和关键海峡通道连续稳定观测和监测能力,拓展国家、海区和省市3级卫星海洋应用与服务体系,数据实现实时/近实时共享,海洋行业卫星数据应用产品自给率达80%,产品定量化水平、服务海洋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海洋卫星体系的国际地位显著增强等。(中测网 史婉婉)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