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互联网

    探秘世界最大会展中心的“黑科技”

    2018-08-30 10:34:11 来源: 潍坊大众网
    聊聊
    原标题:探秘世界最大会展中心的“黑科技”

    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在空中就能发现建筑的质量缺陷;人员机械都配上定位芯片,实时跟踪工人、车辆、汽车吊、履带吊运动轨迹;钢构件贴上二维码,扫一扫就知道构件的“前世今生”;塔吊上的“黑匣子”,确保48台塔吊运行无碰撞;智慧云平台,实时掌控全场……近日,笔者来到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带您探秘建筑面积相当于6个鸟巢的“超级工程”仅用一年时间便拔地而起背后的“黑科技”。

    无人机让工地巡检不再“跑断腿”

    走进工地,第一印象就是“大”。有多大?项目副总经理李明希介绍,这座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包含16个标准展厅、2个多功能展厅,1个超大展厅、2个登录大厅、1条中央廊道和11栋配套建筑,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绕着整个工地巡检一圈,一上午就没了,“腿都要跑断了”。

    无人机辅助施工管理,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现场,一架无人机在笔者面前呼啸升空。项目技术总监杨晓毅介绍,无人机设置了固定的巡航路线,自动飞行,自动返回,23分钟就可以完成全场巡检。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快速了解现场的劳动力、设备、材料布置情况及形象进度,实时掌控和调整施工部署。

    此外,利用无人机在不同时段拍摄的影像,测绘出现场的地形变化,借助智能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开挖了多少土方,基坑有没有发生位移变形,辅助商务测算和安全管理。

    “我们还有一个‘杀手锏’。”杨晓毅介绍,建筑质量有缺陷的部位,发出的温度信号与周边部位不同。项目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可很快探测哪些部位温度异常,精准快速检测混凝土底板、风管以及屋面和幕墙等部位不易被肉眼发现的裂缝和渗漏点,提高施工质量。

    “黑匣子”让48台塔吊不碰撞

    现场,笔者跟随项目技术副总监罗轩忠在一台正在运行的塔吊前停下,罗轩忠介绍,“别看现在塔吊只有零星的几台,在57万平方米的地下室施工阶段,现场可是塔吊林立,高峰期48台塔吊在1.7公里的区域内同时作业。”可如何实现密集的塔吊联动运行不撞车,确保施工安全呢?原来,每个塔吊上都装有“黑匣子”——防碰撞系统和塔吊实时监控设备。“黑匣子”可实现群塔安全控制和防碰撞保护,对塔吊运行状态、吊运重量、声光报警及吊装区域进行远程实时动态监控,可记录塔吊每天工作的负荷量、运行状态、起重信息等。同时管理人员也可通过手机、电脑进入终端监控平台实时查看塔吊运行状态和监测信息。

    塔吊司机李师傅说,“现在开塔吊心里踏实多了,如果有碰撞的危险,‘黑匣子’会立马报警,就跟汽车的倒车雷达一样,10米的距离就开始预警,到了8米时就自动‘刹车’停止,周边几台塔吊同时作业也不用担心会发生碰撞事故了。”

    “大脑中枢”实时掌控现场

    在项目办公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如同交通台指挥中心的LED大屏。杨晓毅介绍,通过LED屏背后的智慧云平台,也是这个工程管理的“大脑中枢”,管理人员在电脑终端,随时调取工程现场的200余部摄像头和无人机采集的画面,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工地生活区和办公区。

    由于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施工条件复杂,项目形成指挥部管理平台、单项目管理平台、工区管理层“三个层级”组织架构,搭建起智慧云平台,集成了11大管理系统,设置生产管理、定位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BIM5D、多方协同、OA办公8大平台模块,从人、机、料、法、环五大维度,通过“互联网+”智慧协同,实现全面可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智慧建造管理模式。

    “简单地说,现场什么材料何时进场,现场哪个部位在吊装什么构件,随时都能调取查看,项目智慧云平台还在第七届‘龙图杯’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咧。”杨晓毅自豪地说。

    钢构件有了“电子身份证”

    “嘀”的一声,项目安装工人刘师傅打开手机,扫描一个钢梁上的二维码,构件的编号、材质、规格、生产厂家、验收人员等详细信息,立刻出现在手机页面上。

    项目技术副总监陆建新介绍,项目一期工程总用钢量达27万吨,为全球房屋建筑领域之最,每一个钢构件都有二维码,它相当于构件的“身份证”,扫一扫就能看到构件的“前世今生”。

    二维码背后,是项目BIM系统和钢结构全生命期信息化管理平台,每一个构件,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的数据流,都在平台上运行,先运输哪个构件、先吊装哪个部位、工人施工点位怎么调度,都能提前“排兵布阵”。

    质量管理也有“黑科技”。工长曾国辉正在办公室看图纸,突然,桌上的手机亮了——“质量巡检”APP显示,他负责的工区有一处墙体垂直度不合规范。质量员在巡检时发现问题后,使用APP拍照说明,将信息实时发送到他手机上。

    10分钟后,曾国辉到达现场,指挥工人现场整改。两小时后,问题墙体整改完毕,曾国辉对着新的墙体拍照,发送给发起问题的质量员,得到确认后,APP显示问题解决,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笑称:“APP数据在项目信息平台上都看得到,再想踢皮球、拖一拖行不通了。”

    智能芯片能定位还能记考勤

    项目施工高峰期,有2万余名工人、600余名管理人员、48台塔吊、300余台其它大型施工机械同时施工。这么多的人员设备如何管理?

    李明希介绍,项目严格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所有人员必须持一卡通进场。卡片绑定身份信息,出入生活区、就餐、购物、用水用电都可以一卡搞定。刷卡统计信息还会即时上传到项目智慧工地平台,实时掌控现场的工种配置及人员作业情况,既方便项目人员的生活,又实现人员的集中管理。

    工人安全帽和汽车吊、履带吊等还内置了定位芯片,结合覆盖工地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工人、设备位置,确保安全。要不了多久,项目还可实现人员机械的自动考勤和现场工作时间的自动统计,为工资发放提供依据。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建造过程中使用的“黑科技”还远不止这些——智能环境检测系统与降尘喷淋系统联手,扬尘一旦超标,喷淋装置自动开启;混凝土进出场时,物料跟踪验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车牌号、自动称重,防止偷工减料;定期更新项目720全景照片,手机扫一扫或点击进入智慧云平台,即可身临其境般了解项目全貌……

    项目总经理史如明感慨:“我们曾于上世纪80年代承建当时中华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深圳速度’,那时候摸着石头过河,在试错中积累经验,从追赶到领跑,如今,在深圳会展建造过程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余项高新建造技术应用其中,不仅使工程建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助力项目高品质建设,相信在2019年6月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之时,这座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会展中心,将向世界彰显中国建筑卓越的建造实力。”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