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互联网

    中国智慧城市之PATH:用前沿的科技,打造有温度的城

    2018-08-24 10:58:26 来源: 钛媒体APP
    聊聊

    原标题:中国智慧城市之PATH:用前沿的科技,打造有温度的城

    城市的变迁总是悄然无声的进行着,不经意间,“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已经来到了大众身边,进入到规划和落地的阶段。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人们不断向着纽约、巴黎、北京这些都城迁徙。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在自发地帮助世界中心们扩容。智能化手段正在帮助全球的超级大都市们进化成更便利、更宜居、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

    有效的改良循环往往会最先作用于交通、社会保障、生活娱乐等等领域。

    一方面,人们会不自觉的探索和应用任何能给自身带来“好处”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给城市的规划者们指引了进化方向。

    这两方面牵引、推动,形成了一种势能,不断促使城市进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城市“智能“的重要性,并将智慧城市纳入到顶层设计中。根据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已启动或正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其中仅中国在建城市就达500个。

    那么,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些进化?如何广泛地定义智慧城市?超级智能城市们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为了理清智慧城市发展的脉络,接下来,我们将盘点全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智慧城市大项目和样本,比较他们各自特征和重点落地领域。

    在的梳理过后,我们发现,科技巨头毫无疑问是“智慧城市”概念的先驱者。但在落地过程中,忽略了城市自进化性和排他性的IT厂商们却陷入了泥淖,吃尽了苦头。

    反而,一旦当城市自身意识到了新兴科技的重要性,本土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商们往往能够以服务者的身份融入城市。这是一种与传统的“灌输概念、销售配套产品”商业模式所不同的路径,也开辟出了一条新赛道,并涌现了中国平安这种实力强劲的跨界玩家。

    全球智慧城市们的不同发展路径

    起源:欧美

    由IT巨头推动,“智慧城市”概念浪潮最初从欧美兴起。这其中,最经常被人拿出来立标杆的就是IBM智慧星球计划。

    2008年,IBM正式公布“智慧星球”计划,此举也被广泛定义为智慧城市的开端。十年过去了,IBM似乎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晚集。在“智慧城市”的探索上,IBM并没有成为绝对的领导者。

    在提出“智慧星球”计划后,IBM一度大力推广智慧业务,并在2010年推出智慧城市智能控制中心。但随后不久IBM城市系统建模就收到了各城市的冷落。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早期技术下建模比较粗糙,达不到效果;第二,捆绑式销售、价格昂贵,市政府不愿意在现有条件下花费大笔财政预算;更重要的是政府不愿意交出核心数据。2012年,毫不气馁的IBM再度推出城市控制系统,但依然不受市场欢迎。

    值得肯定的是,作为先驱者,IBM有着超前的意识,在不断变化着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其解决方案也从最初的试图通过分析数据“控制”城市思路开始向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城市发展转变。

    就算是改良为“提供平台服务”这一思想,仍然打不破各个国家竖立起的政策屏障。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机构愿意将核心数据交给一个商业机构来运行、决策。

    领导一个城市发展的,应当是市民、城市的领导,而不是商人。可以说,由于“身份”原因,“商人角色”下的IBM智慧项目,并没有被城市接纳。

    吸收了IBM的教训,2013年,微软提出未来城市(citynext)计划,主打“以人为本”的理念。微软选择的策略是,希望市民通过微软的应用和设备,与城市政府建立互动和联系。但现实是,在中国,Citynext推进速度仍然缓慢。

    其他科技巨头例如甲骨文、SAP、西门子等等,也都在全球各地推广“智慧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由厂商推进的“智慧城市”无论是在方法论上,还是在落地阶段,都颇有停滞之感。

    不过,近些年,以IBM为首的厂商正在顺应时代转变策略,从硬件、软件厂商向着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商转型。这也给中国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商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发展:新加坡

    但在新加坡,以国家意志为载体的智能化革新,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智慧城”的概念在新加坡原地升级为“智慧国”,以国家意志的形态呈现出来,厂商在此地,扮演了“工具”、“合作伙伴”的角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面积狭小,自然资源有限,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成为了新加坡的出路。从19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以“十年”、“五年”为单位,先后提出了“国家电脑化计划”、“国家IT计划”、“IT2000——智慧岛计划”“智慧国2015”、“智慧国2025”等项目计划,逐渐将新加坡从一个劳动密集型国家打造成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国家。

     

     
     
     
     
    • 在第一个阶段(1980-1990年),新加坡提出“国家电脑计划”,开始了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在这一阶段,新加坡在全国的公司、工业、政府推进电脑的应用。经过这十年的祭奠,电脑在新加坡的普及程度极高,为之后的信息化腾飞奠定了基础。
    • 在第二个阶段(1991-2000年),新加坡着重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通过“国家科技计划”、 “IT2000——智慧岛计划”消除信息孤岛,在行政和技术层面上解决城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问题。
    • 在第三个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基本网络设施的建成,新加坡政府将“智慧”这一方针拔高到建设立国之根本上,新加坡也由此正式迈进了国家信息化的阶段。

     

    新加坡给我们的启示是,往往由本地(本国)行政机构或企业所提出来的顶层设计,才是最具效率、最容易落地的方案。

    未来:中国

    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式。

    中国地大物博,无法实施新加坡这种强政策的模式。但在吸取上述经验之后,中国的“智慧城市”正朝着一个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路线前进,同时,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涌现了平安这类实力强劲的跨界玩家。

    图源@视觉中国,中国平安参展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

    图源@视觉中国,中国平安参展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

    一方面,各级政府不断牵引,激发城市自主走上智能化道路。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顶层设计即松散又紧密,各级省市都在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方向。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市民、企业、政府、环境、新技术等要素构成了一个日趋复杂的系统,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城市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智慧城市是需要专业的机构从顶层设计、系统建设到落地追踪,方方面面都精心设计的系统工程。”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表示。

    任汇川补充道,我们需要从城市历史、产业、人口、经济等特点出发,结合城市周边地缘经济的优缺点,因地制宜的设计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虽然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从落地来看,都是是一大挑战,但同时又带来了创新的机遇,更是我们能够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而另一方面,本土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商们往往能够以服务者的身份融入城市,这些服务商们即顺势、又造势,因此才能够从根本上助推智慧城市的发展。

    第一,觉醒的服务商类型众多。从业务结构上来说,构建智慧城市时,离不开以下几大入手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医疗和能源。因此,提供这些领域的技术、服务商们更容易把握智慧城市架构。而随着业务的完善,不仅仅是IT巨头们能够提供技术,来自其他领域的龙头企业们同样具备了很强的技术实力。

    第二,本土化企业积极性更高。在构建智慧城市时,不能忽略城市自发更新的力量(这其中必然包括本土企业的力量),更不应该忽视城市领导者——通常是市政机构的力量。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城市的排他性才是导致“外来的和尚反而难念经”的根源。

    不仅仅是IT厂商发现了“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平安集团这种大型民生机构,同样发现了加速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看上去是跨界的玩家,但实际上更能够从城市自身的需求入手,帮助城市实现自我更新,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就拿平安来说,智慧城市的各个分支包括“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财政”等等,而这些都是汇聚了平安集团旗下各专业子公司过去 30 年伴随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而成长时所获得的核心资产。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平安、阿里、腾讯及华为四大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首,开启了一条“中国的智慧城市之路-PATH”。

    “中国的智慧城市之路-PATH”

    “中国的智慧城市之路-PATH”是以企业特质划分,P-平安对应全面,A-阿里对应商业,T-腾讯对应连接,以及H-华为对应基础。

    P——平安,对应全面。

    平安优势一在于全面,二在于抓住最核心领域—财政和医疗(城市的生死和人的生死)。作为本赛道的新玩家,平安集团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平安智慧城则紧靠平安主业,依托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四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N”平台体系。

    平安的另一大优势是熟悉地方政府的真实需求和工作方式,实战经验丰富。特别是在IBM和微软吃过苦头的数据安全方面,平安下了苦工,打造出适合中国本土的智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由地方政府主导,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保障。

    平安致力于搭建信息安全体系。在智慧城市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切实做到可管可控。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增强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关键数据资源及服务的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平安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规划的核心指导思路。在实施中需严格控制内外部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完善信息安全整体架构,促进各级安全技术措施的联动,构建信息安全纵深防御体系。

    智慧城市云平台建成后应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信息安全相关认证,参考等保三级要求,完成智慧城市云平台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并有序开展云安全体系认证和可信云服务认证等,获得管理机构认可,形成一套高效的智慧城市安全运营体系。

    总的来说,平安是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接受“一行两会”的严格监管。严格执行金融业最高信息安全标准,建立了全球领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至今为止,从未出现一例公共数据安全问题;平安在“北上广深”均设有大数据中心,各个城市、金融机构、企业托管给平安的所有信息均设置不同的敏感层级,各模块之间建立严格防火墙,实现物理和网络隔离。

    任汇川对钛媒体记者补充道,平安力求让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做到顶层设计规划“说得出来”、建设运营管理“做得出来”、效果监督检验“评得出来”,并将这个“认知—实践—提升”的新模式不断迭代下去,让智慧城市变成一个会思考的“智合体”。

    相比起其他三大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安试图扮演的角色是城市的守护者。

    T——腾讯,对应连接。

    众所周知,腾讯在社交上的地位无人能及,而腾讯的智慧城市也围绕着社交展开,通过微信、QQ这一承载体,构建恰当的入口。在C端,腾讯以交通移动支付为开端,在B端,腾讯以腾讯云为基础展开。以连接为核心,腾讯的智慧城市入手点依旧是医疗、社会保障、交通以及警务等城市基建领域。

    目前腾讯云与贵阳、广州、重庆、宁波、汕头等多城建立了智慧城市合作,与这些城市共同探索如何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提升城市舒适度与便捷度,推动城市建设。

    从政务办公移动化到民生服务,到对产业产生影响,这是腾讯发展智慧城市的主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腾讯扮演的更多角色是城市的连接者。

    A——阿里,对应商业。

    阿里巴巴在消费的积累无人可比。实际上,观察阿里巴巴在智慧城市上达成的合作,其思路也主要围绕着新零售、云计算、蚂蚁金服展开,其运营智慧城市业务的主力是阿里云ET大脑团队。

    阿里云ET城市大脑以阿里云弹性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平台为基础,结合机器视觉、大规模拓扑网络计算、认知反演、交通流分析等跨学科领域的顶尖能力,在互联网级开放平台上实现城市海量多源数据的收集、实时处理与智能计算。最终目的是通过数据计算出最佳需求匹配最合适的资源,达到既不存在某些地方资源不足也不存在某些地方浪费的最佳状态。

    就在8月16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海市市长也会见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阿里巴巴 CEO 张勇等人;同时,上海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的重心是:以新零售推动上海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以数字经济力量助力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这也是阿里巴巴与上海市开展的最高规格的战略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巴巴把“服务商”的边界扩展了。

    H——华为,对应基础。

    华为在做智慧城市是提出的品牌理念是“以新 ICT,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这一设定同样吻合华为通讯设备商、通信厂商和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角色。在智慧城市中,华为在扮演“建设者”的角色。

     


    图源@视觉中国

    华为也给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一云、二网、三平台”。
    “一云”指云数据中心,“二网”指连接人的城市通信网和连接物的城市物联网,三平台包括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 ICT 应用使能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其中,云和平台构成了城市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二网就是周围神经系统;而上面的各种应用就是在这套神经系统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各种器官,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钛度总结:
    在中国,这些原本就是诞生在城市之间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们,围绕着自身的优势产业,再次快速反哺到中国城市。这一过程更加符合一个城市的发展,也决定了他们在智慧城市的落地过程中,面对更少的阻碍和“水土不服”。


    随着一项项战略的签约,中国一二线城市基本已被上述厂商抢占完毕。而下一步竞争是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下沉至商业、交通、教育等层面,全面改变人类生活。( 作者:赵宇航)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