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8.com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业门户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互联网

    马骁利:参与布达拉宫测绘,满怀自豪与骄傲

    2017-11-02 09:24:38 来源: 西藏商报
    聊聊

    还是学生的时候 就参与布宫测绘

    作为西藏标志性建筑,西藏建筑界的精华之作,每年从山脚雪城出发,沿着石梯拾级而上参观布达拉宫的人数以百万计。虽然也是爬上布达拉宫浩荡队伍中的一员,但18岁爬上布达拉宫的马骁利却与所有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如今55岁的马骁利对当年在布达拉宫的近两个月时间历历在目,对于布达拉宫,马骁利心怀感激,也满怀自豪与骄傲。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绘制成图。

    资料显示,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被誉为高原圣殿。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群楼重迭,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石砌墙体,整齐平展的边马草墙领,缠枝莲纹的木刻雕花,金碧辉煌的金顶,雄伟的气势与罗布林卡、大昭寺遥相呼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1980年,18岁的马骁利还是自治区建委技术学校工民建班三年级的学生。“工民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简称,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土木工程。那一年的暑假,他迎来了一个暑期实践机会,没有工资,没有补助,唯一的好处就是实习单位给提供免费的午餐。而这个暑假吃到的10多天的免费午餐,却影响了马骁利的一生。

    1980年,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古建科研室要出《布达拉宫》一书,内容涵盖布达拉宫的兴建历史、平面布置、白宫与红宫的建筑、壁画和造像、布达拉宫和宗山建筑等非常多的内容。马骁利和同班的10多名同学一起,被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古建科研室工作人员带领参与到这一项工作当中。因为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建筑结构极不规则,当时普通的水平测量仪只能对布达拉宫的整体地形、建筑轮廓进行测量,而布达拉宫总的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近千个房间,每一个房间都有与旁边房间不一样的墙壁面积、柱子结构与数量、门窗的位置、层高等等,这些都是当时的水平测量仪无法测清的。

    为了详细、具体地填清水平测量仪测的“框架”,马骁利和他的同学一起,在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古建科研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布达拉宫的第一次测绘。马骁利还记得,第一次测绘时,他所负责的正是德阳夏广场往东的区域。“当时将近两个礼拜的时间,我们每天都去布达拉宫上面去测绘。早上出发去山顶测绘,中午科研室送饭到山下,然后同学们分组到山下抬上来吃。”马骁利说。

    10多天的测绘工作虽然辛苦,但做起有意义的事时间总过得特别快。“第一次测绘结束后,我便回到学校了。当时国家文物局在山西举办了第一期古建筑培训班,因为参与布达拉宫测绘的缘故,让我有幸成为西藏参与培训两人中的一员,培训回来距离毕业还有两个月时间,我直接被留在了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古建科研室工作。”谈起测绘与工作的渊源马骁利说。

    第二次参与测绘

    一连40多天在布宫工作


    由于参与布达拉宫测绘的缘故,马骁利留在了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古建科研室继续从事古建工作,紧接着就有了第二次参与布达拉宫测绘的机会。那是一连40多天都在布达拉宫里面测绘的经历,除了光鲜的白宫、红宫建筑,还有“暗无天日”的地垄墙。“参加工作后的我们不像毕业前那么幸福,中午可以有免费的午餐提供。那会儿早上出门的时候就背上军用挎包,里面塞两个馒头,装一个苹果就上去了,一去就是一整天。中午布达拉宫管理处烧一些清茶给我们,就着馒头吃就是中饭了。”马骁利说。

    1981年,布达拉宫首次专业建筑测绘,只是这已经是马骁利第二次参与到测量工作当中了,布达拉宫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布达拉宫是极不规则的建筑,是藏式建筑的代表,却又是收分式的建筑风格,底下大上面小,从外墙看整个就在逐渐往内收,内墙有的是平的,有的也在收。布达拉宫的墙壁最厚的3米多,最薄的地方只有七八十公分。布达拉宫的雄伟跟它收分式的建筑密不可分。”马骁利说。

    就这样一个建筑而言,马骁利测绘得出,布达拉宫好的房子都在德阳夏广场以上,虽然底下看上去都是宽阔的白墙,但好多房子还在锯齿形的地垄墙里面。马骁利说,布达拉宫的地垄墙一般都是砌三米高的墙,铺一层椽木,在椽上打一层阿嘎土就是一个楼面,然后再继续修墙。“最底下的墙特别厚,墙与墙之间的间隔有一米多宽。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我才19岁,我们就用绳子拴着装电池的手电筒测地垄墙。地垄墙里面多年沉积的灰特别厚,装过酥油的硬壳也都还在,有时候会被它们吓一跳,但你还得把它们刨开继续测量,继续往前走,只要有空间的地方我们都要去量。”马骁利说。看了马骁利他们当年绘的图,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布达拉宫上面的窗户大,但底下只有一点点可以透光、透气的小孔。

    翻阅着珍藏的《布达拉宫》,每一幅测绘图,都是马骁利和同学、同事们的心血。看着上面一张张的黑白照片,马骁利笑着说,在当时工资只有40元一个月的年代,彩色照片单胶卷就一元一张,西藏都没地方洗,只有北京图片社可以洗出来,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测绘网 小会)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加群提示:我们创建了全国32个省份的地方测绘群,旨在打造本地测绘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请联系管理员测小量(微信 cexiaoliang)进群,一人最多只能进入一个省份群,中介人员勿扰


    返回顶部